楊瀚森的缺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,這讓人們不禁想起了當年姚明的經(jīng)歷。
姚明在進入NBA的前三年,雖然展現(xiàn)出了出色的天賦和技巧,但也經(jīng)歷了兩次缺席。他的最佳單季表現(xiàn)場均得分18分,籃板數(shù)達到8個。然而,隨后的三個賽季,他因傷缺席的場次逐漸增多。盡管如此,他依然保持著場均20+10的水準。
從2002年到2005年,姚明是一個健康、靈活、瘦弱但中投精準的年輕中鋒。他在NBA的立足之基是聰明的移動、柔和的手感,以及他那招牌的“左腰靠外背身接球隨即翻身底線”的大夢招牌技。這一技術在剛出現(xiàn)時令NBA震驚,但也是無奈之舉,因為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大,無法在低位要位,只好依靠靈活的步伐來彌補。
在這段時間里,姚明的打球風格就像是他初入聯(lián)盟時的太極拳宣傳錄象一樣,他以柔克剛,面對高大、強力的對手時,他展現(xiàn)出智慧、幽默、輕巧和技藝嫻熟的特點。他能夠在各種情況下游刃有余地應對,就像在各種家具、游廊、樓層、直升機之間飛檐走壁的成龍。
到了2005年,姚明依然能夠在三分線外一路跟到籃下,完成封蓋等高難度動作。在進攻端,他憑借著強大的背身單打能力,成為了西部最可怕的低位攻擊武器之一。然而,在這光鮮的背后,是連綿不斷的傷病。
當然,姚明的增重也是一部分原因,但在他的職業(yè)生涯中,從春天帶領上海隊終結(jié)八一王朝,到夏天成為NBA選秀狀元,再到世錦賽的最佳陣容,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。從春到夏,從秋到冬,他不斷在NBA的新秀年、二年級、三年級中挑戰(zhàn)自己。
然而,傷病最終還是找上了姚明。在NBA的前三年僅缺席兩場比賽后,他的傷病逐漸增多。從左腳踝骨刺到右腿脛骨骨折,他的職業(yè)生涯充滿了坎坷。盡管如此,他依然堅持復出,為球隊和國家隊效力。
到了2008-09賽季,姚明迎來了一個集大成的完美賽季,他健康地出賽了77場比賽,帶領球隊進入了西部第二輪。這是他職業(yè)生涯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內(nèi)線統(tǒng)治力與健康并存的日子。然而這也是他職業(yè)生涯的最后一個高峰。
姚明的職業(yè)生涯充滿了硬傷和軟傷的挑戰(zhàn)。硬傷有時可以幸運地躲過,但軟傷卻是積勞成疾、風雨侵蝕的結(jié)果。回到開頭的話題,現(xiàn)在到了2025年,楊瀚森也可以像當年的姚明一樣,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不去參加亞洲杯。但是,無論他們做出什么選擇,姚明的傳奇故事都將永遠被人們銘記。
值得一提的是,明天將有一個線下活動叫做“漫殼時光”,這是一個集結(jié)了眾多愛好者和專業(yè)人士的活動,相信會給大家?guī)硪粋€愉快的體驗。